HIV病毒
感染途徑、潛伏期、預防與治療全攻略
 
HIV(人類免疫缺陷病毒)是引發「艾滋病(AIDS)」的病原體。它並不如過去印象中那般絕症——在現代醫學的進展下,HIV已是一種可長期控制的慢性疾病。
 
若及早篩檢、穩定治療,大多數感染者能像一般人一樣工作、戀愛、生活,並且擁有接近正常的壽命與健康品質。透過規律服藥,不僅能有效抑制體內病毒量至幾乎測不到,還能大幅降低傳染他人的風險,讓HIV感染者安心規劃人生、建立親密關係。
什麼是HIV?
病毒機制簡介
 
HIV是一種逆轉錄病毒,主要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CD4⁺ T細胞,長期感染會導致免疫力嚴重下降,最終發展為「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」(AIDS)。其分類如下:
 
  • HIV-1:全球流行最廣、致病力強,佔大多數感染個案
  • HIV-2:主要流行於西非地區,傳染力與致病性相對較低
 
一旦感染HIV,若未治療,人體免疫功能將逐漸崩潰,進而無法抵抗一般感染,導致多種「機會性感染」或癌症發生。
 
HIV的傳染途徑與高風險族群
急性爆發 vs 慢性隱痛,你是哪一型?
 
HIV傳染方式明確,主要有以下三種:
 
1.性接觸傳染
包括無保護的陰道性交、肛交或口交。男性間性行為(MSM)族群、擁有多重性伴侶者為主要高風險族群。
 
2.血液傳染
如共用針頭(靜脈注射毒品)、輸入未篩檢的血液製品、共用刺青器具或意外針扎。
 
3.母嬰垂直傳染
HIV陽性母親在孕期、分娩或哺乳過程中傳給嬰兒。透過孕期服藥與正確產程管理,可將母嬰傳染率降至5%以下。
 
HIV不會透過日常接觸傳染(如擁抱、共餐、握手、咳嗽),請勿對感染者產生不必要的恐懼或歧視。
潛伏期與臨床表現
自然病程分為三階段
 
  • 急性期(感染後2–6週)約有半數患者出現感冒樣症狀:發燒、咽痛、淋巴腫大、皮疹等。此時病毒量高、傳染性強,但常被忽略。
  • 潛伏期(可長達10年以上)大多數感染者在此階段無任何症狀,但體內病毒仍持續繁殖、破壞免疫系統。無症狀 ≠ 無傳染力。
  • 愛滋病期(AIDS)當CD4細胞降至200/uL以下,免疫力崩潰,易發生各種機會性感染(如肺孢子蟲肺炎、口腔念珠菌)、癌症(如卡波西氏肉瘤、淋巴瘤)或神經病變等。若未接受治療,將進入致命階段。
 
檢驗方式與診斷流程
HIV檢測兩大方法
 
診斷 HIV 不需侵入性檢查,一般採抽血或快篩方式:
 
HIV 快篩(指尖血/唾液)
操作簡單、結果快速,且隱密性佳,方便高風險族群或有疑慮者先行自我初步篩查。
抽血檢測
第四代抗原/抗體檢測(感染後 2–6 週內可偵測)或核酸檢測 NAT(可縮短至感染後 11 天內偵測)
 
若快篩結果為陽性,仍需進一步透過抽血檢驗或病毒核酸檢測確認。
同時建議篩檢梅毒、B 肝、C 肝、結核病等共病,以利完整治療規劃。
 
若想了解檢查詳細資訊敬請至門診諮詢加入官方LINE(點我)詢問。
如何預防HIV?
四大重點措施
 
HIV雖可怕,但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四大防護策略幫您有效降低風險:
 
1.安全性行為
  • 全程使用保險套(正確配合水性潤滑劑)
  • 避免多重或不明性伴侶
  • 鼓勵伴侶間誠實溝通,定期雙方篩檢
2.PrEP
暴露前預防性用藥,高風險未感染者(如性工作者、感染者伴侶)每日服用抗病毒藥,可降逾 90% 感染風險。
3.PEP
暴露後緊急用藥,多數感染者沒有明顯症狀,但仍能將病毒傳給伴侶,造成反覆交叉感染。
4.血液安全與醫療防護
避免共用針具、刺青器材,醫療人員務必遵守感染控制原則。所有捐血都會進行HIV檢測,輸血安全無虞。
HIV的治療方式
讓病毒穩定控制
 
目前無法完全根治HIV,但可藉由「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」(ART)抑制病毒活性,使病毒量降至不可測(Undetectable),讓感染者恢復正常生活。
 
治療原則:
  • 一般使用2~3種不同機轉藥物組合(如整合酶抑制劑+核苷類抑制劑)
  • 一日一次口服藥為主,近年也有每月注射針劑(長效型)
 
治療效果:
  • CD4細胞逐漸回升,免疫功能改善
  • 感染者壽命可與常人無異
  • 若病毒穩定抑制,幾乎不具傳染性(U=U 原則)
 
ART為「長期療法」,需每日規律服藥、定期追蹤病毒量與CD4數值,避免病毒反彈與產生抗藥性。
打破對HIV的恐懼
你依然可以很好
 
泌尿專科 潘思穎醫師 這樣說:
 
「現在醫療很進步,HIV 已能穩定控制,不再是絕症。真正傷人的,往往是外界的誤解與歧視。我會提醒病人,不要拖延治療,也別害怕感情或親密關係,有穩定醫療和支持,一樣能健康自信地生活。」
您或許曾有一次不確定的性行為,也或許只是擔心過去的風險,只要有疑慮,請主動接受 HIV 篩檢。越早發現,就越早進入治療,保護自己也守護他人。
 
我們提供:
  • 保密且安心的匿名快篩服務
  • 醫師專業評估PrEP/PEP使用建議
  • HIV確診者的長期關懷與治療規劃
 
健康從不逃避開始,讓我們陪你一起前行。
相關影片
 
 
HIV病毒常見問題 Q&A
HIV 感染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,部分人在感染後 2~6 週內會出現發燒喉嚨痛皮疹淋巴腫大等「類感冒」症狀,但通常會自行緩解,容易被忽略。此後進入潛伏期,感染者無明顯不適但仍具傳染力。最可靠的方式是透過 HIV 抗原抗體檢驗或核酸檢測,才能確認是否感染。
主要高風險行為包括:
  • 與陌生或多重伴侶無套性行為(特別是肛交)
  • 與 HIV 陽性者無防護性行為
  • 共用針頭或刺青器具
  • 血液或針刺暴露
  • 陽性母親孕期、分娩或哺乳未預防
「空窗期」是指感染 HIV 後,體內尚未產生足夠抗體或抗原可被檢測出的一段時間。傳統抗體檢驗約需 3~12 週,新一代第四代檢測可縮短至 2~6 週。若為高風險接觸後早期檢查,建議搭配核酸檢測(NAT)或再次檢驗以確認結果。
不是。
HIV 是病毒,AIDS 是因病毒導致免疫系統嚴重受損的結果。若感染後未接受治療,通常數年內會進入愛滋病期。但若及早診斷並規律服藥,病毒可被抑制,免疫力維持良好,終生都不會進入 AIDS 階段。
目前快篩試劑(如唾液或指尖血)準確度高,靈敏度與特異性均達 99% 以上。台灣已開放居家自我篩檢包領取,可匿名篩檢,降低就醫障礙。不過快篩陽性仍需由醫療機構進一步確診。若結果陰性但處於空窗期,也建議隔幾週後再次檢查。
目前 HIV 仍無法根治,但透過「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」(ART),可以將體內病毒壓制到幾乎偵測不到的程度。只要規律服藥、定期追蹤,大多數感染者的壽命與生活品質都與一般人無異。現階段 ART 為終身療程,不能中斷。
PrEP(暴露前預防用藥):提供給尚未感染、但有高風險行為者(如男男性行為、HIV 陽性伴侶、性工作者)每日服用,可降低感染機率逾 90%。
PEP(暴露後預防用藥):發生高風險接觸(如性侵、無套性行為、針刺傷)後 72 小時內開始服藥,連續 28 天,可有效預防感染。兩者皆需醫師評估後開立。
可以。
若伴侶接受穩定治療、病毒量達「不可測」(Undetectable)幾乎無傳染力(U=U:Undetectable = Untransmittable)。搭配安全性行為(如全程使用保險套或 PrEP 輔助),可維持親密關係而不增加感染風險。正確認識與雙向溝通,是長期關係中最重要的基礎。